[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备用网址www.81new.cc www.81new.vip 绿色无弹窗]
李遗人凛起眉头,又问:“陆姑娘人在何处?”周伯通两眼乱转,向四下里左瞅瞅,右瞄瞄,道:“来来,我带你去。”李遗人想了一想,招来一名护山武僧,吩咐他将包袱送到李逍遥的房前,随即向周伯通道:“走罢!”展开轻功,片刻间便赶在周伯通身前。周伯通多日未曾动武,此时见他武功了得,不由大是兴奋,笑道:“和尚,咱们比比脚力!”腿下发劲,向前急追。
长途奔驰,一决于轻功心法高明,二决于内力深厚。当年周伯通自练出九阴真经以来,进境一日千里,天下再难有第二人可及。而李逍遥的武学承自逍遥派,轻功身法堪称一绝,毫不逊于周伯通,李遗人体内九阳神功日趋雄浑,正好学他的“乘云御龙诀”、“凌波微步”两大绝技。一个是北宋年间武学神通的逍遥派传人,一个是当今修为最高的全真泰斗,霎时之间向西赶出数十丈,不多时便已出了市镇。
日未过午,两人一僧一俗各逞其能,已奔出百余里,李遗人依着周伯通所指的径向,转过两个小山拗,突然间眼前一亮,但见一条小河环绕着草屋,屋与我听。我便逼你使出来。也是一般。”心念及此。右手一拳已是“空碗盛饭”攻出。口中说道:“也不知老和尚平日里如何教人。老顽童今日勉为其难。代你家老和尚考教一番罢。”话音未毕。拳上劲风已将李遗人全身笼罩。
听见老顽童这一拳力道十足。李遗人眉头微皱。不等他回神过来。周伯通先发制人。率先已抢了上风。一出手又是九阴真经中威力奇大地绝技“大伏魔拳法”。这路拳法乃至阳至刚地功夫。全凭劲力伤人。但他功力精纯之极。竟于阳刚之中生出至柔地妙用。劲力刚柔混合为一。正是武林高手毕生所盼望达到地拳术完美之境。
此时李遗人周身数丈方圆皆为周伯通拳力所笼罩。若要凭借轻功身法避其锋芒。已是万万不能。只得运起掌力。一掌连接一掌平平推出。应向周伯通地右拳。
但听得“噗”地一声闷响。周伯通觉得一股极阳地力道直往自己右拳袭来。阳气之盛。比之自己地大伏魔拳法犹有胜之。连催了三次内劲方才将这股力道化解。不由心中暗暗惊异:“这小和尚也不知道如何修炼地。竟练就了这么一身浑厚内力。便是在老顽童年轻之时。也没有如此修为大笑道:“小和尚。好功夫。来来来。咱们再试试。”说完双掌一挥。纵身而上。竟是收起玩心。要当真好好试探一番对方武功。
李遗人虽练就“九阳神功”。又是“虎雀之体”。得火蚕相助。但毕竟修炼时日尚浅。怎及周伯通数十载寒暑地精纯功力?拳掌相触地一瞬之间。只觉得周伯通拳力绵绵泊泊。竞似无穷无尽。初时似是一股阳刚之力。又好似一潭池水。竟让自己无从着力。
若以强力猛攻固然招招落空,可若一味防守,又被周伯通偶然间神出鬼没的一击弄的手足无措。数次想借家传“借力打力”的绝技扭转局势,然则对方空明拳要义本就在“空、明、柔”三字,自身软绵绵。浑然不着力,又有何力让你借力来打?
此时此刻。李遗人方知自己虽练就了一身强横内力,有蒙师父传授绝技。可与周伯通这等数十年前便已成名江湖的大宗师比起来,仍是相形见绌。周伯通见李遗人左右支拙。心中大是高兴,哈哈大笑道:“小和尚,我这空明拳如何?”
李遗人毕竟是心性坚毅之辈,虽受一时之挫却不气馁,霎时灵台一片清明,师尊往日教导的种种武功要诀渐渐清晰起来,脑中猛地闪过一句话“由己则滞,从人则活”。字本是九阳神功中的要诀。他过去虽懵懂间略知其意,可总想不真切,如同雾里看花。此时面临周伯通招式袭到,这八个字再次于心头浮现,却是浑身一震,想道:“是了,我这功夫本是运劲用力的一项极巧妙法门,我若以己从人,后发制人,自可在敌劲之上再加自身劲力,如此便可可破去对方地招式。”
这正是后世太极拳的要义,李逍遥原来见爱徒修习“龙象般若功”后,力大无穷,若然是遇上阳刚拳路地好手,他自是不惧,但若对方将劲力练至刚柔合阖的境地,便不能纯以阳刚功夫出手。于是以太极拳地要义相授。然而在这世上,太极拳却是张三丰将九阳残篇糅合道家老子的要义所创,两者出处不同,道理确是一般。
李遗人心中思定,也不似先前那般紧迫,神色渐渐缓了开来。一掌轻轻拍出,见周伯通又似先前那般以空明拳一迁一带,便将要将掌力化去。正当对方似是将掌力消解之时,他那“借力打力”绝技猛然发动,顺着周伯通迁带的方向将掌力送出,再顺势一引,自然而然将他身子分开。周伯通非但没能将他掌力化解,反倒引动自身力道外泄,又叠加上对方掌力,叫自己吃了个暗亏。
好在周伯通对敌经验极富,一见此等情形急忙使出左互搏术使出,右手以再次施展阳刚拳法将对方掌力化解,左手施展九阴神爪数招猛攻,似是声势十足。李遗人见对方忽然双手各使不同武功,左手的爪上功夫尤其凶猛,一时间也不敢乘胜追击,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沉吟道:“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阴阳者,我也,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语毕,左右两手互化双仪,似攻非攻,似守非守。
如此倒是让周伯通缓过气来。原来,适才他一时不察。吃了暗亏,虽以左右互搏术化解了对方力道。然而左右互搏术只是将招式一分为二,却不能让功力凭空提升一倍,是以老顽童一身功力大半都集于右手用于化解对方掌力,左手“九阴神爪”看似凶猛,却无甚力道,全是唬人的。
这时见李遗人姿势奇怪,奇道:“小和尚,你这是甚么招式?”李遗人道:“无根无尘,万法自然。太极!”周伯通怔了一怔,他自幼好武,于天下各门各派地武功见闻广博之极,但“太极拳”这名目今日却是第一次听到。只见李遗人左手轻斜,右手徐徐趋上,凝目远眺,脚下摆开八卦步,全身姿式看似破绽重重,却又仿似与四周景物浑如一体。这一下倒教他不敢全力左掌斜拍。李遗人双手缓缓画圈,仿佛气力不足一般。周伯通不敢小觑,喝道:“看招!”发掌往他胸前击去。
李遗人喝道:“分者分开也,敌我分击者,尽在分离以克敌;合者融合也,敌我合击者,在于合同以制敌。”说着跨上前去,右手徐徐直插向前,朝周伯通胸中挥去。正是李逍遥所授太极拳中“分式”。周伯通见他一招如行云流水,欢喜道:“好。好,小和尚,你这太极拳使得真是漂亮!”嘴上说话,手脚却不见丝毫迟缓,左一招“手挥五弦”。右一招“白虹经天”,大跨一步欺近。
李遗人半途中招式斗变。双手环抱成圈,巧妙的将对方左右双手紧箍一处。喝道:“合击中,人不知我。我能知人;分击中,人不知我,而能因势利导。”周伯通吃了一惊,气透双臂,叫道:“你这和尚,抱着我做甚么?”待要运劲震开。李遗人又喝道:“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双手又分两仪之招,随即左圈右圈,一个圆圈跟着一个圆圈,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正圈、斜圈,一个个圆圈发出,登时便引得周伯通双手相撞数十来下,大声呼痛,随即双掌快速连拍,臂影晃动,便似有数十条手臂、数十个拳头同时击出消带打地脱离开来,同时双掌向前一推,身子借力后跃,低声吐出一口浊气,道:“还有什么招式?”
李遗人怔在当地想了一阵,喃喃道:“合击,静中制敌也,意在松、柔,不在刚强,须知天下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蓦地里两眼雪亮,又道:“分击,动中克敌也,意在沉、劲,不在轻灵,须知山峰自屹立,千古如是。大风从西来,暴雨自东至,这山峰既不退让,也不故意和之挺撞。自然之道,原本如此!”迥地眼神一变,向周伯通点头示意,问道:“再来?”
周伯通深明道家修行要义,听了他口叙几句,隐隐中觉得对方说的话与自己所学切实大有互通之处,当下也顾不上面子不好看,上前叫道:“小和尚,你使得那太极拳功夫好生厉害,教给我罢!”李遗人也不多说,踏上一步,呼地一拳往周伯通胸口打到。周伯通见他神速如电,空气似有轻爆裂开之声,一时不敢大意,左一招“空碗盛饭”,右一招“抚琴式”,一柔一刚合得恰到好处。
谁知李遗人拳到中途,双手变拳为掌,轻轻搭住他两腕,道:“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刚柔合一,如此方为登门入室。”说着右脚实,左脚虚,趁重心向右移动之际,借势将他拉向左肩,,着着实实地将他身子撞开,吟道:“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说着跨前一步,左肩一耸,又是扑的一声将他身子撞开,又道:“全身意在神,不在气。招招连绵、节节贯串,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虚实须分,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气须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随人所动,随屈就伸,神宜内敛,浑然天成。”
不等周伯通来得及记牢,李遗人连续跨步,双肩反复晃动,一击一击将周伯通震得身子飞退,嘴里念道:“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当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语毕猛地向前一冲,跨出两步,左掌轻轻在周伯通脚踝一拉。周伯通有心一窥全豹,是以在他明悟拳理之时,并未存心相抵,此刻身子在空中倒飞数丈,凭“金雁功”轻飘飘地翻个筋斗,缓缓落下地来。
便在此时,忽听不远处有人轻咦一声。道:“是师兄么?”李遗人遁声望去,但见四下里裁满五颜六色地奇花异卉,密密层层,奇香扑鼻,原来两人你一拳,我一脚,彼此间纵横来去,直至方才歇手罢斗,人已离山后幽潭不远。远远便已感受到一阵阵灵潭所蕴的阵阵寒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