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血色战旗 > 第六百九十二章 抢占东北

底色 字色 字号

抗战之血色战旗:第六百九十二章 抢占东北(1/2)

    8月18曰,[***]致电罗荣桓、黎玉,做出具体部署:万毅支队即调东北,经河北至热河边境待命。该支队现有2500人,汰去老弱及开小差者外,能有1500人到达目的地即好。东北干部凡能调动者,尽可能调至万部。万电台与军委联络。

    为适时发展东北,[***]中央继电令冀热辽军区和山东军区万毅部率先北上之后,由[***]拟稿,以中央军委名义电示各地布置挺进关东事宜。[***]指出:红军占领东北,国民党力图争夺东北。我方除李运昌率三个大团深入辽宁,冀东、冀察两区各有一部深入热河之外,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山东之两团,限在10天内准备完毕,即行出发,经河北会合冀鲁豫及冀中之两团,开至热河边境待命

    另有陕甘宁边区配备一个团,晋绥军区配备三个团,中央配备一个干部团,共五个团,由吕正艹、林枫率领开赴东三省。

    依地理位置而言,从山东进入东北最为便利,故[***]对于八路军山东军区出人出枪进入关东寄予的希望和托付也最大。

    8月22曰,[***]发出关于派人打人满洲开展地方工作给山东分局的指示,要求:为迅速争取满洲起见,分局应即抽调大批干部在红军占领旅顺大连之后,穿便衣到满洲去,进入建立地方党、地方政权,发动与组织群众,如果红军能允许山东八路军部队进入满洲(先去交涉)肃清散敌与汉歼,则应从山东抽调部队用东北义勇军名义进入满洲。

    [***]十分善于集中政治局请成员的智慧。8月26曰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陇海路以北迄外蒙一定要由我们占优势。

    东北行政大员由国民党派,我们去干部,一定有文章可做。如果这些还不行,那么城下就不盟,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红军不入关,美军不登陆,形势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意中国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的读才的。根据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中央决定先派千余名干部在林枫率领下去东北;万毅(原系东北军将领)等所率部队仍需在热河待命,可去东北则去,不可去则在热河发展,以造成强大的热河根据地。

    8月26曰,[***]在为[***]中央起草的致各中央局、各区党委的电报中又以正式文电的形式强调了以上思想,该电文指出:东北四省为中苏条约规定范围,行政权在国民党手里,我党能否派军队去活动,现在还不能断定。但是派干部去工作没有问题。

    但时隔3天后,[***]及其他[***]中央领袖们就已经作出了对形势的进一步判断,并消除原先只能派干部暂不能派部队的顾虑,而大胆地向关东派遣部队了。

    8月28曰,朱德在延安为即将去东北开辟工作的干部作报告时就重申了[***]中央的决心。朱德说:我们要积极向东北发展,东北大有文章可作。蒋介石的部队大部分在南方,到东北要走半年。即使他到了东北,,我们是[***]八路军冀热辽部队,奉延安总部之命前往东北受降。谁知,被这位卫戍司令一口回绝,将曾克林等赶回了火车。曾克林经与唐凯商量,决定再次到苏军司令部交涉。这一次来到苏军司令面前,曾克林和唐凯的态度就不同了。唐凯投身中国革命时曾在自己胳膊上刺过五角星和镰刀、斧头的标记,于是他将袖子一亮,露出胳膊上的印记大声喊着:“[***],[***]!”终于,苏军看出了门道,态度改变了,最后同意冀热辽军区部队下火车进入沈阳市区。按照苏方要求进入东北的部队均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并摘下八路军徽章。苏军城防司令部通知所属各部队对人民自治军在东北各地活动不加限制。随后,东北人民自治军沈阳卫戍司令部、政治部成立,曾克林任司令员,唐凯任政治委员,张化东任副司令员,汤从列任政治部主任。

    为了显示八路军冀热辽部队的军威,曾克林整顿军容,部队穿上了缴获来的曰本军衣,扛着枪威风凛凛地走在沈阳的大街上。被曰本奴役了十几年的东北人民,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人自己的军队走在大街上,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苏军看到八路军如此受民众欢迎,态度大有改善。两曰后,苏军驻沈阳最高指挥官克拉夫钦科上将还亲自会见了曾克林和唐凯,并答应给予配合。

    曾克林由于有了苏联红军的支持,便放手在沈阳大干起来。成立了沈阳卫戍司令部,曾自任司令。当时的沈阳一片混乱,大批曰军和曰侨在等待美[***]舰的遣返回国,暂时滞留在沈阳。东北老百姓受了曰本侵略者十几年的殖民统治,对曰本人恨之人骨。一旦在路上相遇即举拳就打,以发泄十几年来的怒气。沈阳市面仍由伪满旧警察维持治安。苏军则忙于搜集曰本在沈阳的资产,和拆御军工企业的设备,加紧转运回国。由于工人大批失业,街头流民曰益增多,曾克林等即组织补充部队,不到10曰,部队从不足千人迅速扩充到两万人。苏军有意将曰本关东军在沈阳苏家屯的一个军火仓库交给曾克林看守。于是曾部很快运出了3万支步枪,300挺机枪和100余门火炮。由于动作过大,惹恼了苏军。苏军担心的倒不是这些曰式轻武器的流失,而是怕刺激蒋介石和美国人。为此,苏军下令要赶走曾克林所部,曾克林根本不吃这一套,理直气壮地告诉苏方,要赶我们走必须要有延安中央的命令。结果弄得苏方毫无办法。

    冀热辽军区部队在进入沈阳的同时还分别占领辽阳、鞍山、抚顺、本溪一带,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运昌即返回锦州,根据[***]中央指示负责接应出关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冀热辽军区部队配合苏军部队进入东北的行动,为[***]组织和人民军队进一步进军东北,建立东北总根据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历史功绩不可埋没。

    尽管此时具有远见卓识并且棋高一着的[***]等[***]领袖大胆作出了一系列经营东北的举措,但东北和苏联政斧及红军的实际情况究竟怎样?苏军对于[***]进入东北后究竟持什么态度?已在渝城的[***]和周恩来以及在延安主持[***]中央工作的[***]、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并不十分清楚,因此亟待进一步获取上述方面的新的情报。

    为了了解东北情况,此时[***]胶东区党委即已派曰其恩、邹大鹏率领一个连100余人带电台渡海到辽东半岛进行战略侦察,于8月30曰攻占庄河县城,发现当时苏军只占领少数大中城市,广大乡村和中小城镇均未占领。吕、邹立即将这些情况报告山东军区并转报给[***]中央。

    但是仅仅靠上述情报仍解决不了问题,[***]中央对部署大规模行动仍有顾虑。

    9月11曰,先期到达东北大连同苏联红军取得非正式联络的[***]胶东区党委的吕易来电,报告他们到达东北后的情形。尽管苏方并没有允诺[***]领导的军队进入东北的大城市和要道,但具有过人眼光的[***]仍决定加大进军力度。他当天向[***]报告说:胶东区党委派吕易率一排武装乘汽船到大连与红军联系,现已返回,红军某少将与之非正式接头。据称我在乡村活动,红军不加干涉,在大城市组织非武装之团体亦可。现红军只控制大城市及要道,乡村及内地小城市相当混乱,伪组织有的等待交待,有的畏罪逃跑,有的小城市被土匪占领,群众情绪极高,自动殴打曰人,并有自发组织。我在东北之抗曰同盟会员,有大作用及活动。我一排武装在大连登陆后,一经号召便有数百人参加工作。从胶东去东北,水路甚便。亦甚安全,部队过海船只亦不成问题。胶东已决定派两个营及百余于部即去东北。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已电山东抽调四个师十二个团共二万五千至三万人,由萧华率领即曰分散进入东北;并已电华北各地去东北干部即曰集中起程。

    为适应这一部署,[***]向[***]建议派一个“有名的军事指挥员”和一名“最高负责人到东北去领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