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去琉球,一队去白银岛,一队去往东南亚各国,顺带着,给朱鹫运输物资。
去琉球之人,文臣自然以康海为主,他被锦衣卫从被窝里拖出来,就穿了纨衣,就被拖去了皇宫。
朱厚照给康海讲解了各种注意事项,哪里建设城防,哪里适合开垦荒土,哪里适合种植水果,哪里适合种植茶叶,又给了一队三千人的锦衣卫给他。
这算是打破了旧有惯例,按照朱厚照的思路,文官掌兵,迟早出问题,要不是大琉球如此重要,西拔牙、葡萄牙、荷兰人随时会来,他绝对不会出此下策。
在琉球,不但要迁徙人口,同时也要驻军,朱厚照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薛翰,鲜嫩的五万水军,陆续到来的军械、战舰、大炮,优先装备在这支部队。
薛翰带走的是武功卫,其中大部分人经过了航行训练,以大琉球作为驻点,东至小琉球,西南至吕宋,北至东瀛的范围内,都属于琉球战区。
至于另外一队人,当然是代王朱俊杖。
朱厚照思虑良久,才决定务必要给朱俊杖放权,否则登陆白银岛之后,事事都要请示朝廷,还怎么办事?
故此,代王的三朋五友,亲戚故里,以及和代王有干系的,愿意追随代王的,统统在这次远洋人员之内。
就连装备,朱厚照也给最好的!
代王本身的人马之外,朱厚照安排一万多锦衣卫,以及一万水师,这些人不但要负责两地情报,负责两地军械、粮食、货物运输……朱厚照基本上没去做影响代王的事情。
他要的,就是让代王完全做主!
哪怕某天代王反了,又有什么所谓呢?
只要代王朱俊杖能在白银岛上站稳脚,能在此地扎根……大家都是炎黄子孙,此地是否属于大明,又有什么所谓!
更何况,朱厚照又不是不耍滑头!
除了代王之外,他起码要再塞个十来个藩王过去。
这样一来,其他藩王要想不受代王欺负,就必须死死地靠拢大明爸爸!
上古以来,周文王分封天下,诸夏经过春秋战国,终于得以一统天下,朱厚照不敢指望白银岛永久属于大明,但多埋点雷,从经济上控制此处,是没什么问题的。
比如说,白银岛盛产铁矿,还拥有丰富的其它矿产资源,也有无数适合耕种的土地,朱厚照只要不断采买,将此处变成物资出口的地方,让这些个王爷可以躺在床上吃吃喝喝,混吃等死,富贵一生,他们会反个屁!
再加上,只要过几十年,大明内部实现工业化……那种恐怖的场景,他又不是没见过!
工业文明吊打农业文明,任凭你人再多,也只是个排队枪毙之局,朱厚照既然晓得了,他怎会让这种事再出现一次!
他要用一张不值钱的纸,去收割无尽的资源,让大明实现工业化,再用工业文明,去让得了那张纸的地主老财藩王们消费,形成财富不断创造的循环,再利用这些无尽资源,逼着大明要不断往前走!
要达成目的很简单,他暂时也无须去顾忌文官们,也懒得去理睬顽固的儒家文人们,他只需掌控住军队,能直接调动军队就行!
这个能力,在刘大夏下课之后,就被朱厚照掌控在了手中!
哪怕是王守仁,乃是王华的儿子,朱厚照也不让兵部去碰兵权,而是逐步跳过兵部,将兵部的权利一股脑扔回给五军都督府,至于兵部,则被朱厚照变成了负责后期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