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勋:第三百六十章、杨廷和(2/2)
但光是修马路,也足够大家忙活好一阵了!
在这些老夫子的认知中,铁路毕竟属于新事物,他们接受程度有限,可修水利,修筑长城,修桥修路这些活,他们是知道好处的!
这对于大家,不单单是政绩,更是可以青史留名的大事!
刘健此时望着李东阳、杨廷和、王华等人,心里琢磨起来,河南没有外患之后,兼黄河被修理的差不多,近两年也没怎么闹腾,如此一来,河南之粮食产量,高居大明之首,只等过几年,辽东把河南赶下榜首。
可这么多粮食,想要运输出去,却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光是靠着官道,是不够的!
但要是依着陛下的心思,临近数省,修几条大马路,与周边相连接,再小规模修一些州府县相连接的小型马路……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还不得个个都发财?
因为,往昔陆路运输之所以不可取,就在于运输一百万石粮食,等到达地方之后,还能剩下一半,就算了不起!
现在,刘健可以想象,只需要几天时间,河南就可以到达京师,且损耗极低……光是节约下来的,就是好大一笔财富!
他是这么想的,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
比如王华,浙江要想通往京师,走水路乃是最好的选择……可真的只有水路吗?
非也!往昔之所以没有直道,一是财力不够,二是技术不够,三是……江南官员在爱名声这个方面,的确比其他地方更甚一些,导致一些可以召集农夫的徭役,官员不够主动。
可现在好了,有这么多的银子,该怎么修才合适?
在场几人,除了杨廷和之外,其他人都在想家乡。
杨廷和鼻子一歪,差点就要哭出来……蜀中这个地方,哪怕蜀中人民修出了无数天险栈道……可是,那是用命来换的啊!
该怎么办?
他看着三个老头兴高采烈地讨论,眼巴巴地想着家乡,杨廷和只能眼巴巴望着朱厚照,期望朱厚照能给他出点主意。
还没等杨廷和说话,朱厚照倒是先说话了:“诸公需要注意,开工时间要区分农忙、农闲时节。”
“朕倒有几个考虑,要考虑家中劳力几何,父子几何,兄弟几何……总不能大家都指望修路赚钱,却忘记了耕种本分。”
“朕的意思是,内阁需要下一道命令,凡招募劳工,必须依据就近原则!”
“至于骨干道路,朕先前带回来的奴隶,倒是可以用上!”
“兼奴隶无须工钱,只需保证口粮……诸公还可下一道命令,表现杰出之奴隶劳工,劳作多少时长,便可脱离奴隶身份……”
“这些奴隶只要不逃亡,诸公便尽量保证其生存!”
“且同时,乌素达兄弟,朵里莉莉兄妹,亦会陆续不断为大明提供奴隶来源,足够保证诸公修骨干道路,不至于因为人手停工。”
“倒是杨师傅,朕看您面有难色,是想到什么大事了?”
杨廷和讪讪地,有些不好意思,道:“臣觉得,蜀中修路麻烦,虽不能不修,但鉴于山路崎岖,通向复杂,故此臣想向陛下恳求一件事……”
“蜀中虽然不缺铁,但类似京畿百姓般耐用的锄头、弯刀、斧头、耕犁,蜀中百姓却缺的很,陛下是否能开恩,赐予一批与蜀中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