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www.81new.net 手机版访问 m.81new.net 绿色无弹窗]
最新网址:www.wx.l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Dreeber)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他给初学者介绍了几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根据当代媒体的标准,展示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真人尺寸的全身照。他建议读者先量好自己的身体尺寸,然后与照片上的美女或帅哥的尺寸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
这个练习实现了它的承诺:在比较时,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此时,我们的心情极为低落。可是,翻到下一页,我们发现,第一个练习仅是热身运动。既然形体美不是特别重要,格林伯格现在请我们比较要紧的事情:成就。他从电话簿中随机挑出几个人让读者进行比较。他声称他看到的第一个名字是大音乐家莫扎特。格林伯格列出莫扎特能说的语言以及他在少年时期的主要作品。他接着建议读者想想他们现在的成就,然后和莫扎特十二岁时的成就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读者即使不做上述练习,很可能也会认为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例如:“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中,作者汉娜·阿伦特(red)纪录了审判**战犯阿道夫·艾希曼(dolpEc)的过程。据她的记载,艾希曼及其同事借助“ssprce”回避责任。“ssprce”大意是“办公室语言”或“行政命令”。例如,如果问他为什么采取了某种行动,他也许会说:“我不得不做。”如果追问为什么“不得不做”,他就会答道,“长官命令”、“公司政策”或“法律规定”。
当我们根据以下理由行动时,我们也就试图回避责任。
·受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
为什么打扫房间?
?因为我不得不做。
·我们的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等。
为什么喝酒?
?因为我是个酒鬼。
·其他人的行为。
为什么我要打自己的小孩?
?因为他跑到街上去。
·上级的命令。
为什么欺骗顾客?
?因为老板叫我这样做。
·同伴的压力。
为什么要抽烟?
?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