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暴躁小侯爷 > 第三十五章 到底为什么?

底色 字色 字号

暴躁小侯爷:第三十五章 到底为什么?(1/2)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www.81new.net 手机版访问 m.81new.net 绿色无弹窗]

    礼送传达圣旨的人离去,栾布坐在一脸懵逼的坐在书房内。

    “朕闻,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兹燕相臣布,公忠体国,任职担责,乃朕之臂膀,国之栋梁也。今迁燕相布任云中守,勿设尉,全治云中军政。”

    传旨侍郎抑扬顿挫的宣读声,依旧徘徊在栾布耳边,迟迟不散。

    在决定通过与晁错联姻,达到向陛下示忠的目的时,栾布只想着,能不被牵扯进朝堂斗争中就不错了。

    谁成想,莫名其妙成了云中郡守?

    “陛下这是何意呢···”栾布着实有点拿捏不准。

    若说,南方齐赵之地是官员最渴望任职的美差;北方是关东陇西军功世家传承的命脉,那云中,就是所有官员畏之如虎的危途!

    ii

    南方,气候温暖舒适,吴楚齐赵的美人温柔体贴,生民安乐,粮产稳定;就算是不贪不拿,啥都不干躺几年,没出什么岔子就都能升迁。

    而在将官世家眼里,毗邻长城的北方,会有更多的机会立下功勋,以延续家族传承甚至一飞冲天。

    唯独云中,全天下仅此一例的云中···

    在魏尚之前,云中前后十二任郡守,无一落得好下场!

    文帝登基之前的三位,两个战死城头;另一个畏战逃回长安,夷三族。

    后面九位,则有足足六人挂印离去;两人失职被罢免;最后一个更是直接叛逃到匈奴去了···

    魏尚以皓山四杰之一的身份任职云中,固然名扬云中,得到百姓爱戴,但他的官声可不怎么好。ii

    后世闻名遐迩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出自于,另一位皓山四杰之一——冯唐,为了至交魏尚向文帝求情。

    魏尚究竟犯了什么罪,需要让冯唐拼着得罪皇帝的风险,去为魏尚求情呢?

    文帝要治魏尚的罪名是上报的斩首数量少了六个!

    可千万别以为这是什么莫须有的罪名,在封建社会,谎报斩首数的严重性,可比谎报军情还要严重!

    上纲上线一点,这就是欺君!

    所以才有斩首数和阵亡数,必须准确到个位数的,哪怕报错一个,也是杀头的大罪!

    作为一郡之首官,天下闻名的贤臣,魏尚究竟为何要做这种风险极大,沾染上就是身死族灭的事呢?ii

    或许可以从魏尚的军功簿中找到答案直至先帝后元三年,魏尚身故,他任职云中的斩首数,是负三千九百六十二!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负数,是因为汉时,计算大将级别军官的战功,是算净斩首数的···

    比如说,你带领军队杀了一千人,本方士兵却阵亡一千零一人,那你的斩首数就是负一,非但无功,还要问罪!

    云中作为整个长城唯一的缺口所在,数十年来几乎年年都遭到匈奴人的攻打。

    在全军俱骑的匈奴人面前,手上几乎没有骑兵的魏尚,只能坚壁清野,据城而守。

    防守战,士卒就只能站在城墙,在匈奴人来攻时放放箭,扔扔石木,顶天了砍一砍探出城头的脑袋。ii

    而匈奴人规定但凡能抢回阵亡战友遗体的人,就可以拥有此人身前的全部财产,包括牛羊,儿女以及女人。

    在匈奴,只有勇敢的武士,才能靠着强大的武力抢来财富、牛羊,以及女人;胆小懦弱的,日子过得根本就比奴隶好不到哪里去!

    战争中,这些勇敢而又‘富有’的人会冲锋在最前面,最先倒下的自然也是他们;而每一个勇敢者的倒下,都会使后方胆怯者的胆子壮大一分!

    怀着抢回那个拥有牛羊、牧场和女人的战友尸体的想法,懦弱者往往会选择孤注一掷,搏一把富贵。

    冲到前方,摆在他们和战友尸首之间唯一的障碍,就只剩下汉军士卒,他们也只剩下一个选择杀死眼前的汉人,抢回战友的尸首。ii

    这个为了激发战士勇敢作战而定的规则,却让魏尚叫苦不迭每次大战,守军将士都能杀死大概几百人,本方也折损差不多的人数,匈奴人便退去了。

    毕竟云中城高墙坚,多数情况下,匈奴人都只是来试探,或者压制住云中守军的兵力,以达到扫荡外围村庄的目的。

    战后,看着遍地汉卒尸首,却没有一具匈奴士兵的尸体可以割取首级,魏尚只能扶额长叹。

    几乎每一战,云中上报到长安朝堂的斩首数都是零,偶有意外也只是个位数——斩首之所以被称之为斩首,是需要人头证明的!

    没有人头,就是谎报军情!

    就这样,魏尚的军功以每战负三四百的速度稳步‘上升’。ii

    文帝纵是心胸宽广,看着手中一封接一封‘阵亡数百,斩首鸭蛋’的战报,也不可能高兴的起来。

    每次跟身边人提起魏尚时,都是满脸阴沉。

    魏尚闻之心急如焚,这才在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后激动过头,将斩首数多报上去了六个···

    虽然在冯唐的劝谏下,文帝最终没有治魏尚的罪,但冯唐本人却在文帝心中留下了坏印象,让太史公得以写下‘冯唐易老’的千古名句。

    如今,陛下让栾布做云中守,是什么用意呢?

    难道是拒绝了栾布的忠心,想要借机除掉他?

    也不对啊,皇帝杀人哪儿需要这么麻烦,拐这么大的弯子找罪名···

    如刘邦杀韩信一样,随便说个什么‘脑后生反骨’、‘听说要造反’不就得了?ii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