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符志:第七章 苏老鬼(2/2)
牛钢想的可不是这些,非常感兴趣地问道:“你能给俺俩扯扯不?你以前盗墓那些事,都是咋整地?”虽然我没有说出口,但这也是我心里边想的。
这苏老先生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把那双趿拉的拖鞋一甩,也不在乎我和牛钢直捂鼻子,把他那有着浓重“香港脚”气味的双脚盘坐在了床上,开始眉飞色舞地讲了起来。期间还不忘让牛钢给他倒了几次茶,边美滋滋地饮着茶,边高谈阔论起来。
原来这苏老先生一生,主要的经历就是盗墓。这个行当里象他这样经验丰富的一般都被尊称为“老鬼”,别人自然也就称呼他为苏老鬼。
这个整天嘻嘻哈哈,毫无正经可言的老顽童,居然有一个非常正统的名字━━苏耀祖,他说自己都差不多记不得叫什么名字了,只不过现在买火车票等都需要实名制,当他掏出来身份证时,别人才想起这个苏老鬼也是有名字的。
据他讲,他一个远房堂叔,曾经和一个叫任全生的厉害人物混过,这任全生是考古研究大师级的人物,在效力国家前,曾是长沙最负盛名的“土夫子”。建国前,长沙一带的人们称盗墓贼为“土夫子”,任全生就是这群土夫子里的佼佼者。
其实在古代的历朝历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盗墓分子那可是代代都有,多了去了。无论是官、兵、民、农、商,形形色色,各类人等,世道落没了,生活没有了着落,便会做这些偷坟掘墓的勾当。
从墓里盗得物品少的大众化的,能勉强温饱,而运气好,掘个大的墓,捞的“黄白货”(指墓葬里的金银财宝等有价值的陪葬品)好的多的,定然也能发财富贵。时间久了,也便形成了盗墓这么一个见不得光的行当。
且说这盗墓行业,分为南北两派,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有辽沈帮、洹洛帮、关中帮等等,这类人以“力”见长,被称为北派。长江以南有长沙帮、江宁帮、岭南帮等等,此类人以“技”见长,被称为南派。其中,长沙“土夫子”是这些帮派里最为有名的一个群体。
“土夫子”本来是对长沙卖黄泥为生者的俗称,因为在当时湖南长沙城里,以烧煤炭为主,而煤炭里面又要放上黄泥巴,以此来增加耐烧延时,故而对黄泥巴的需求极大,于是就诞生了以拖着板车以卖黄泥巴为生的一种职业──“土夫子”,多以男性壮劳力为主,取土地点也多在城边缘附近。
土夫子出身贫贱,没有文化。但也行行出状元。黄泥中的上品──“糯米泥”是长沙唐宋土坑墓葬里的回填土(放棺时挖出,后又填入坑中的土)。为此,很多“土夫子”就去墓葬所在地挖取黄泥土。
最初偶然挖到了一些唐宋墓葬中的随葬品,卖给古董商,换几升米,几个小钱。但偶尔有一些古器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土夫子们见有利可图,于是就以盗掘古墓为职业。慢慢地也开始不去卖黄泥巴,干脆以盗墓为生。
这些“土夫子”常年在墓地边淘宝贝,通过土的颜色就能判断墓的年代,厉害的甚至还知道墓中会有什么东西。每个土夫子都有自己的绝活,在那个战乱年代,这就是他们糊口的技术。
在这些土夫子之中,任全生的本领颇为了得,被长沙盗墓界誉为盗墓第一人,名声也是最响的。
1942年9月,任全生带着一伙人,挖开长沙东南郊子弹库的一座古墓,发现了一块他认为是“烂丝织品”长38厘米的绢帛,转给了当时被称为“唐裁缝”的古董商唐鉴泉,后由唐转给了长沙有名的古董商蔡季襄。
1946年,蔡携帛书前往上海,欲高价出售。最后,此珍品落入曾在长沙雅礼中学任教的美国人柯克斯之手,流至海外,至今未能回归,成为我国文物界一大损失。后来任全生才知道那块“破布”竟是楚国帛书,是至今我国最早的、唯一的完整帛书,其考古文化价值难以估量。
后来任全生金盆洗手,并决定为国家的考古部门效力,以行动挽救当年他们的错误行为,确实也在许多他们参与的考古与发掘工作中贡献了力量。例如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发掘过程中,任全生等土夫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马王堆一号墓女尸在棺椁中难以取出,即使那些考古专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是任全生仔细察看之后,提出了用五夹板斜插进去,如此打开了棺椁,完好无损的取出了女尸。后来在1973年,任全生又向领导建议,在他曾经盗挖过的古墓发掘,后来发现了《人物御龙图》,这件国宝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而这位苏老鬼,据说他那个和任全生混过的远房堂叔,学了许多任全生的本领,而苏老鬼自小就跟屁虫一样整日里跟着那个远房的堂叔,因此也就学到了许多盗墓的本事。
和他一起整日里跟着那堂叔的,还有他的亲哥哥苏光宗,当时他们都小,又经历了困难时期,连填饱肚子都难,这两个孩子便整日里跟着那堂叔四处钻坟盗洞。
刨出点玩意儿也不敢光明正大地去卖,那时候也不时兴古董交易这一说,人们都忙着大生产,一是政策不允许,二是也没有那剩余经济搞这些东西,他们也就是把那些现在看来是价值连城的瓶瓶罐罐拿出来,和十里八乡的乡民们换点盐或两个饼子填填肚子而已。
这苏老鬼后来云游四海,几经波折也没稳定下来,便想起小时学的那些堪舆的本事,观地势,判风水,探墓穴,起棺葬,从此便以盗墓为生了。
因经常下这阴秽、邪异的地下墓葬,让他身上总给人一种阴鸷的气息,加上他长相就有点唬人,性格又活宝一般,所以六十岁了仍孑然一身。不过在他这堪称传奇的一生里,真是经历了太多稀奇古怪的事,可谓丰富多彩。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www.81new.com 手机版访问 m.81new.com 绿色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