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字玄成,巨鹿曲城人。魏征最早追随李密,降唐后又参加东宫一派,支持李建成争夺帝位。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魏征方为李世民所用。初为谏议大夫,授巨鹿县男封号,后官至侍中。魏征为人机智,见识远大而又有胆识,经常犯颜进谏。正是因为认识到他的忠诚与卓识,唐太宗才特别赏识魏征的胆略,能够从谏如流。
魏征曾连续四次上书,劝谏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行仁政,戒奢侈,而以德礼、诚信治天下。太宗十分欣赏,下手诏嘉奖他,并择优而纳。魏征又有良臣、忠臣之论。他讲,“良臣,援、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其立论之妙确有高意,但良臣能否成为良臣,还要依赖明君的存在。援、契之辈若遇到莱、封之君,恐怕也难逃杀戮之祸。即使魏征本人也承认这一点,他曾对太宗讲:“陛下导之使言,臣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对于魏征的功绩,唐太宗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呐忠说,安国利民,犯颜正谏,匡朕之违者,唯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事实上,虽然魏征不曾象李勣、长孙无忌等人那样建立殊世功勋,但其勇于进谏之行和兴利除弊之谏正是贞观之治得以实现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魏征死后,唐太宗亲临痛哭,废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为文贞,并允其陪葬昭陵。唐太宗曾对人讲:“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遽逝,遂亡一镜矣。”由此可见魏征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魏征并非完美无缺,他曾自录其前后谏挣言辞,拿给当时负责编史的起居郎褚遂良看,以博取雅名,甚至还因荐举杜正伦和侯君集而有阿党之嫌。但无论如何,称其为千古第一谏净之臣似乎并不过分。魏征在民间同样享有很高的声望,巨鹿人民曾修筑魏承相祠,引以为豪并加以怀念。
巨鹿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自然无法与北京、西安、洛阳等地相提并论,但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显赫一时的地位也是别具风姿,引人入胜。
这个以及笼罩了好多神秘色彩的巨鹿,就是这次征途的开始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www.81new.com 手机版访问 m.81new.com 绿色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