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亚,要不要上来看看,可以进驾驶舱的”陆航的声音在远处响起。
米亚猛地回神,才发现自己和队伍已经拉开一段距离。
“好啊”米亚快步走过去,登上起降梯的台阶。
“怎么看的这么认真”陆航跟在她身后低声问。
“我是这个行业的小白,自然要多留心学习”米亚微笑的说。
“去驾驶舱看看吧”
“哎呀,原来飞机内部没装修前就是这个样子,天哪,太繁复精密了,到处都是电线和小部件”几个已经看过的同事从机舱口钻出来,和米亚擦身而过。
“这边来”程总工的声音在米亚头顶响起,他站在机舱口有些困惑的低头看着台阶上的米亚,怎么这么眼熟?
“小陆,你们要不要坐坐驾驶舱,感受一下,平时可没有这种机会”
米亚在程总工的带领下,走进并不宽敞的驾驶舱内部,眼前瞬间充斥着各种按钮零部件,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腿下、密密麻麻,令人唏嘘。
“哇,老程,这按钮也太多了,我这辈子还想学个开飞机呢,这个有点吓着我了”
“呵呵,你呀,开飞机就算了,看你的眼镜片就知道不可能了,来,你俩坐到驾驶位,我给你们拍个照片,留个纪念,发朋友圈吹牛够用了”
米亚小心翼翼的坐到驾驶舱位置,手握升降杆,看向前挡风玻璃外,不远处几个站在升降架上的工程师正在忙碌,她静静的注视着她们,“如果我能成为那几个人该有多好”,米亚紧紧抿着嘴唇,表情有些落寞。
“回下头,笑一笑”
咔嚓声响起,陆航坐在副驾驶的额位置上,摆了一个90前的剪刀手。
“该你了,米亚,回下头”
“米亚!”
“米亚!嘿,米亚”陆航探着身子,把手在米亚眼前晃了晃。
“哦,怎么了”
“看什么呢这么专注,回头,照相”
米亚这才反应过来程总工一直站在他们身后等着给他们拍照,赶紧侧身回头,因为不好意思脸色微微泛着红。
咔嚓、咔嚓。
“好了吗,米亚,我们下去吧”
等米亚和陆航先行下了升降梯,程总工再次拿出手机,看向米亚的照片,照片上米亚微红的脸仿若羞涩的少女,究竟是在哪里见过这个女孩呢。
“老兄,今天真是过瘾,还有其他参观吗”陆航一脸期望的看着程工。
“当然啦,我们还有个模型陈列室和宣传短片,要不要去看看,很有意义的”
“走,同志们,这边,去看模型陈列室”
模型陈列室在南飞裙楼中的一角,一进去,便是各种大大小小的飞机模型展台,一架架小飞机昂扬着45度角,呈现着最优美的姿态静静的矗立在展台上,年轻的团队瞬间被吸引,围在一个个展台旁拍着照,唯独米亚直接朝墙面走去,她惊讶的发现墙壁展示的人物介绍中居然有自己父亲的照片。
沈家祥,月1日生人,浙海人;
历任中航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总工程师;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副总指挥,曾多次牵头组织最高级别科研组和项目组....
至今仍奋斗在航天事业第一线.......
照片里的米家祥还是五六年前的样子,眸光中透着岁月沉淀后的沉稳与智慧,温和中又带着坚毅。米□□不自禁的笑了,心中被骄傲充盈。她顺着一张张照片依次看过,基本都是和爸爸同龄甚至更早的前辈专家介绍,有的甚至都已经过世。
“这是运S客机模型,是70年代由中航工业南飞制造厂研制的四发大型喷气式客机,也是我国首次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客机,1975年6月完成全部设计图纸,1980年9月26日首次试飞成功,采用涡扇-8发动机作为动力。其实那时运S和空客波音处于同一起跑点,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实现飞机的成功试飞,非常非常不易,可惜后来因为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研制计划终止”程总工浑厚的声音在展厅回荡。
米亚听到运S两个字,好奇的回头走向飞机模型,她记得今年春节妈妈曾跟她提过这个飞机,当快走到飞机模型的一瞬间,她突然瞥见飞机模型上方的墙壁上,挂着三幅人物介绍,其中最后一幅照片的相框明显不一样。展厅内所有的相框都呈现着久置后的岁月感,唯独那个相框颜色虽然一样,但是崭新明亮,一看就是刚刚摆放上去的。米亚有些好奇,便走近想看个究竟,待看清相片上的人和下面的介绍时,她顿时愣在原地。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www.81new.com 手机版访问 m.81new.com 绿色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