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www.81new.com 手机版访问 m.81new.com 绿色无弹窗]
此为防盗章 至于道理, 打赢了再说。
对错都是回家和自家人私底下说的, 在外面没有对错, 搞赢了再说。
罗明河走在爹后面, 和老二说起刚才人家说的闲话。
“老二, 等下咱俩到小四家里去看看,看看婉婉受欺负没有。格老子的,敢欺负咱家的人, 晚上咱俩搞搞林建军那个混蛋去。敢找上门欺负咱家的人,他不想活了。”
“行,等小四回来,知道咱们都没有帮婉婉,估计会跳起来骂咱俩。”
兄弟俩知道自家兄弟的混蛋性子, 只要遇到爹娘和婉婉的事情,完全没有任何道理可讲。也不管是谁先惹事,他知道后直接要搞死人家。
虽不是真的搞死人家, 但是也会在别的地方,狠狠的搞人家家里一下,总之要让那些人家损失惨重就是。
罗达带着儿子儿媳,没有回家,直接去到四儿子家里, 进院门就看到家里的几个小家伙全部在院子里面, 一人端着一个小碗, 里面装了好几个南瓜饼。
每个人都吃的心满意足, 他们进去, 眼皮子都不掀一下。
“志伟,你小婶呢?”走进去扯了一下自家儿子罗志伟的耳朵。臭小子吃的旁若无人,居然没有发现院子里面进来了人。
“在厨房。”罗志伟给边上的小堂弟喂了一口南瓜饼,也不看一眼问他的亲爹。一群小吃货,各自埋头苦干。自家爹娘都懒得看一眼。
后边厨房的许婉如端着一大碗肉沫蛋羹和一下碗饭出来,瘦肉里面加了一点点的肥肉,全部剁成沫,和鸡蛋搅拌均匀,再蒸。
最是适合孩子吃,许婉如在游轮空间找到一些怀孕和婴幼儿的书,鸡蛋肉沫羹就是跟着书上学的。
最是适合大宝这么大的孩子吃,放一点点肥肉可以防止肉沫硬邦邦的不好吃。
一大碗大宝是吃不完的,多余的,给其余几个孩子一人吃两口。有肉有蛋,解解馋。
“志伟,给弟弟喂饭,蛋羹弟弟吃不完,等下你们几个吃,一人两口。别给小婶剩下。”
“谢谢小婶。”一群孩子最近和许婉如相处的久,也跟着改变了很多,变得懂礼貌多了。
说话做事也比以前有条理多了,特别是志伟,志祥,志强,志芬四个孩子,最小的也有三岁多了。
很多小习惯都已经形成,最近改变了很多,不知不觉的跟着改变。在他们心目中,小婶婶什么都好,长得好看。对他们温温柔柔,还会做好吃的,教他们讲卫生,讲礼貌。
还教他们怎么学认字,还有教他们画画。
志伟是最有感触的,他年龄最大,九岁的孩子已经懂了很多
,也晓事不少。
在堂屋招呼公公婆婆,还有哥嫂们坐下,许婉如知道他们来干嘛,也不废话,之前她就知道公婆和哥嫂们要来。她和林建军两口子打架的事情,在生产队估计都传遍了。她能想的到,他们要来问情况。
“爹娘,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都在我这里吃饭吧,知道你们要来,我多煮了饭,还多炒了几个菜。”堂屋放了一张从空间里面拿出来的圆桌。
大家子人多,平常圆桌就是放在堂屋的,聚餐的时候用,比柳城市本地使用的高四方桌好用多了。高四方桌只能坐八个人,大圆桌能挤下二十个人。
罗达没有说话,看着老婆子,这种事一般听她的。
“行,晚上在你这里吃。”黄幺妹做主在四儿媳家里吃。既然都做了,也别矫情的好。
黄翠娥和魏春花听了婆婆的话,也跟着忙活起来,到厨房去帮忙,端菜,端饭。
堂屋里面坐的父子三,也说起之前家里掏空钱,买粮食的事情。
去年大旱到现在确实没有下过雨,现在粮价翻了很多翻,据说外地很多人在饿肚子,不说吃饱,就是吃点点东西稍稍垫下肚子都没有。
外面不少人都在说,外面很多人在吃观音土,罗达知道那不是胡说八道的,是事实。他很庆幸当初听了四儿的话,家里的钱财都拿来悄悄买了粮食,他最后还是没有忍住,告诉自家老弟罗湖也买了不少的粮食。
“爹,外面情况真是很不好。隔壁生产队的刘二,他家有亲戚是北方的,来信借粮食。说他们北方,田里干枯的裂开好大的口子。寸草不生,更别说是粮食,啥也不长。”
“不只是北方,隔壁省还有咱省内很多地方也是一样的,我们这里不算受灾,就是旱上两年,也有水。不是太要紧,但也会受影响,最近你二叔压力大,有人要你二叔多报产量。你二叔哪敢多报,本来产量就不高,报多了,就得多交。
有人说你二叔觉悟不高,现在到处受灾,我们这里没事,应该多做贡献。搞得你二叔现在满嘴都是泡,急得呀。”
“啥觉悟不高,我们本来就没有吃饱,干的稀的换着吃 ,也就将将七分饱,多报产量,那不是五分饱都吃不到,以后的日子该咋过。”
罗明清是个炮筒子,他心里没有受苦受难的普罗大众,只有吃不饱的自家人。别人吃不饱关他啥事,自家人先吃饱了再说。到时有能力也不是不可以帮助他人,前提是自家人全部吃饱。
“好在咱家买了粮食,看情况,以后的日子会很难,你们也警醒些,和别人扯闲篇,可别说一顿吃了几分饱,就说顿顿都吃稀的。家里的堂客和孩子都交代一声,老大,你多交代志伟,别和别人家的孩子玩,平时带着弟弟妹妹些,别让弟弟妹妹们在外面说家里每顿吃的什么。”
“是,我等下就交代。”罗明河记在心里,打算等会儿交代儿子,多交代几声。
晚饭,许婉如准备了一个辣椒炒蛋,一个清炒苦瓜,一个水煮长豆角,一个蒸辣椒茄子,一个辣椒炒肥肉,一个丝瓜肉沫汤,一个肥肠钵。肥肠钵是本地的特色菜,里面炖土豆或者酸菜,猪头肉,味道是极好的。
现在猪头肉不多,大部队都是肥肠炖酸菜,土豆也不多。最好的方法就是炖腌菜。许婉如厨艺不如罗明亮的好,但比一般主妇的要好很多。家常菜是她的拿手好戏。
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从穿越到现在,许婉如还是第一次请罗家人吃饭。
她的菜摆上桌,一道道的,传递出来的菜香味,让黄幺妹高看一眼。看来这段时间,婉婉是下了功夫学习做菜的,应该是醒悟了。她就说女人结婚了,会学着慢慢持家,看看婉婉就知道了。
以前别人都说婉婉和小四都是懒死鬼,她就不相信自家小四和婉婉真会做一辈子的懒死鬼,他们只是开窍迟些,现在已经开窍,比谁家的孩子都有出息。
小四开窍自己找人招工进城,吃上了商品粮,婉婉在家里做农活。虽说没有下田地做事,可是家里的活做的可比别的女人都要好。
养的猪,三个月跟吹气一样的疯涨,家里的饭菜比她做了几十年饭菜的人都要做的好。还没有进嘴,但是闻闻味道,就知道味道不差。
几个孩子吃的津津有味,大宝坐在一边的竹床上,玩着积木,也不吵闹,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玩着积木。
海碗的辣椒炒肥肉,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吃的津津有味。
许婉如吃了一些蔬菜,特别是来了这里才学到的蒸茄子和辣椒,蒸好以后用老式的擂钵,用东西杵烂,撒上一点盐,滴上了两三滴香油,蒸辣椒茄子的味道非常的鲜美。从学会以后,许婉如过上几天就做一次,现在知道饭煮到什么时候放洗好的茄子和辣椒,还有什么时候蒸好,能拿出来是最好的。时间上的拿捏很到位。
每次时间都是刚刚好,也不会因为时间蒸的太长,变老。味道打折扣。
她自己也很喜欢吃这道菜,味道鲜美,保持了蔬菜的原味鲜美。吃起来满口蔬菜的清香,比后世的有机蔬菜味道还要好上许多。
后世的很多伪有机蔬菜,虽说种植的时候没有打农药,没有施化肥,可是土地之前经年累月的被农药化肥浸泡,已经如同传染病一样被感染,说来还不如现在的蔬菜,土地完好。一次都没有被农药和化肥污染过。种出来的菜,才是真正的纯天然,有机蔬菜。
自家的种的菜,她白吃不厌。
她发现自己点亮了农家生活技能,养猪,种菜,都是超好。
家里的菜园子,才六垄,但比大哥家里十几垄大出产都还多。
不管哪种蔬菜都出现井喷的现象。
棒槌捶打衣服的声音,此起彼伏,还有一景就是妇女们在木盆里面踩洗蚊帐被套床单。挽起裤脚,不少妇女孩子在木盆里面踩洗着。
洗好的蚊帐铺在嫩绿的小草上面,遇到大太阳,一上午的功夫就能晒干。
家家户户的蚊帐上面都绣着名字,也不怕被人收走。
河岸两边大片的草坪上,到处晒满泛黄和白白的新旧蚊帐。
一群妇女一边洗东西一边扯闲篇,有几个和黄翠娥,魏春花妯娌俩挨在一起洗,几人闲扯时说到罗家小四夫妻俩,小四夫妻是凤山生产队的话题人物。
穿着灰色土布薄夹袄的妇女问黄翠娥,“翠娥,你家小四两口子进城好些天了吧,大宝得的什么病啊?”
听到问起小侄子大宝的病,黄翠娥也忧心忡忡,小四一家三口都进城二十多天,还没有回来,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了,低低叹息一声道,“不知道,进城后就没有回来。”
边上的几位妇女都挤在一起,竖起耳朵,还有一位接着问道,“你们没有进城去看看?”
和大嫂相隔不远的魏春花,接嘴说道,“春耕,谁敢请假进城,一来一回怎么都得半天功夫。”
“也是 ,不过你们也别担心。大宝的病估计问题不大,真有大问题,小四和婉婉肯定会回来和你家公婆商量的。”
“就是,你家小四夫妻俩懒得不行,不回来告诉你们一声孩子的病情,估计是懒得跑一趟,真是的,也不知道家里人担心孩子病情,十里八村头一对,啧啧啧,真是什么锅配什么盖。”
说话的人,语气尖酸,她就是不明白了。罗小四夫妻是远近闻名的懒死鬼,赶都赶不下地,一天到晚在家里,最多就是种种菜,在家里养几只鸡,什么下地下田的活一年也去不了几天。每次去叫死叫活的喊累,不是这里痛就是哪里疼的。
搞得周围的人做事都做的不安宁,最后喊他们夫妻做事队委干部见到他们俩都摆手,包括罗小四亲叔,也不敢喊自家侄子做事,他也怕了。
“你说什么呢,我家小四懒怎么了,他和婉婉也没有饿到要出门讨饭,也没有去你家要饭,咸吃萝卜淡操心。”黄翠娥气哼哼怼说话难听的妇人,就是个红眼病。
“讨饭,我们这里只要稍微勤快一点的人家,谁家会出去讨饭。是吃不饱,但是也没有要到讨饭的地步。罗小四和许婉如是不是在家里什么活也不干,我听说他们俩就知道吃,喜欢祸祸粮食,喜欢琢磨什么东西好吃,是不是这样?两人真是天生的一对。
记得当初林家的建军也是上门求过许婉如的,我还以为许婉如会答应,没想到居然答应了你家小四,真是没眼光。林建军再怎么样,也比你家小四勤快。
春花,你瞪大眼珠子干嘛,我说错了吗?我是对事不对人,说的是大实话,不信你问问身边的大家,是不是认为林建军比你家小叔子强。”
黄翠娥拉住二弟妹,不要和这些红眼病争执,有什么好争的,小四命好怎么了。有本事她也让她娘给她生两个有本事有疼宠妹子的哥哥去。
命不好光嫉妒人也无济于事。
说话间,黄翠娥看到河对面走来一对年轻的夫妻,抱着小孩子,男的大包小包的背着很多东西。
黄翠娥和魏春花都看到,脸上溢满笑容,顾不上脚下洗衣盆里踩洗的蚊帐,赤的脚走上石桥,迎上去,“亮子,婉婉,大宝的身体好些了吧?”
“好了。全好了,我们才回来的。”罗明亮对着两位嫂子呵呵笑着。
“那就好,快些回去,爹娘最近担心的不得了。”大嫂黄翠娥和罗明亮是亲老表,自小的就很亲。
“大嫂,二嫂,我们先回去了,有话回家说。”
“好,你们屋里的被子都是前两天晒过的,我顺手擦过扫过,回去不用搞卫生,直接可以住。”黄翠娥摸摸小侄子瘦巴巴的小脸,告诉罗明亮夫妻俩。
公公婆婆是黄翠娥的亲姑父姑姑,同住一个生产队,自小就常跑小姑姑家。和姑姑家里的三子一女关系都非常好,对于比她小的老二老三老四,都当自己的亲弟弟亲妹妹看待的。
“谢谢大嫂。”
许婉如抱着儿子给大嫂道谢,对着二嫂也是笑笑。
夫妻俩抱着孩子回家,可是西水河关于夫妻俩的闲话,又翻开了新的话题。
一位洗衣服的妇女甲,打趣魏春花,“春花,你家小叔子两口子可真是享福,不做事,还开小灶。看看才从他大舅哥家里回来,最近肯定吃的肚里都是油。比你们在家的这些人,日子可好过多了,看看你过得日子,人比人气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